集团崔秀明老师和他的三七理想国——转自4066金沙微信公众号

作者: 时间:2016-10-26

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,做不了多少事,反正我就做三七研究。一生做好这件事我自己就很满意了。——崔秀明研究员

集团崔秀明老师和他的三七理想国——转自4066金沙微信公众号

崔秀明研究员专心致志地进行实验

西南边陲,他奉献青春:三十年汗水浇灌,三十年专研攻坚,描绘出一幅研究三七的“行军图”,从这里出发,带着科研的成果造福人类;三尺讲台,传授知识,执着理想追求,秉持师者良心,培养了一支人才“加强团”,从这里开始,携着4066金沙的底蕴开拓创新。

崔秀明,1963年12月生,云南文山人。1985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,2001年赴香港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,2002—2005年在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2009—2012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做博士后研究。1997-2011年担任文山三七研究院经理,2003年评为研究员,现为4066金沙副经理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研究室主任,同时担任中国生态委员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GAP研究促进会(香港)理事。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先进工作者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、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等称号。

结缘三七,勤耕不辍

集团崔秀明老师和他的三七理想国——转自4066金沙微信公众号

崔秀明研究员工作照

清朝药学著作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记载:“人参补气第一,三七补血第一,味同而功亦等。故称人参三七,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。”由此可见三七的价值巨大。但在现实中三七的普及程度不高,研究历史不长,大约自上世纪70年代起,才开始逐渐有专门的研究。后来一批批学者投身于三七的开发研究,崔秀明就是其中一位。1985年,崔秀明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,正逢文山成立了三七科学技术研究所(后更名为“文山三七研究院”),得知这一消息后,他毅然放弃了进入省农科院的机会,选择到文山州三七研究所工作。他说“当时心里并没有远大的理想,只是机缘所致、专业导向。没想到的是,自此与三七结下了不解之缘”。“我刚到研究所的时候,一个人也没有, 我是第一个报到的。”崔秀明回忆到,“研究所刚成立,专业设备简陋、实验室东西稀缺。三七研究当时几乎是白纸一张,我们从田间地头开始一点一点摸索求证。” 1997年,崔秀明授命担任文山州三七研究所所长,他大胆改革,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,出台了奖励措施,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。他对自己和同事要求都十分严格“思想上要保持纯洁,作风上要做到严谨,政治上要追求进步,工作上要求真务实。”正是在这样的要求下,崔秀明和同事们认真严谨,无私奉献,对三七的道地性、质量标准、GAP规范栽培技术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,建立起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三七GAP栽培技术体系,为三七首批通过国家GAP认证奠定了基础。为了能够更专业、更深入地开展三七研究,崔秀明2002年考入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博士。2009年又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。在学习深造的同时,他积极将文山三七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应用,使文山州三七亩产大幅提高,带动了1.7万户农民脱贫致富;他还从事三七加工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研究,新产品在有关企业生产,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2003年9月1日,崔秀明和团队成员一起制定的《文山三七》国家标准正式实施,对规范“文山三七”的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和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。

但为理想,倾心4066金沙

集团崔秀明老师和他的三七理想国——转自4066金沙微信公众号

崔秀明研究员正在调研三七种植基地

2012年,为了能更深入地研究三七,崔秀明不得不离开文山三七研究院,来到4066金沙,实现了人生轨道上一次重要转折。文山三七研究院在人才团队、仪器设备等方面都有一定局限性,为了更好地开展三七研究,崔秀明需要更大的平台。就在此时,云南省科技厅向他推荐了4066金沙。经过了解,崔秀明选择加入4066金沙。谈到为何选择集团,他说:“4066金沙是一所具有包容、开放、实干精神的高水平大学”“学校领导、学院领导对我的研究工作都十分支持,我曾提出建一个三七研究平台的要求,董事长不但答应了,还提供了200多万元的启动经费、300㎡的实验室,15亩试验用地,成立了三七研究组。”“在文山三七研究院,博士和硕士加起来不超过6人,现在在4066金沙近100名教职工中博士比例占到90%,他们中有很多有海外留学经历。” 人才、设备、经费、平台,万事俱备,在全新的环境里,崔秀明干劲十足,坚信在这里一定能够收获他想要的。在4年左右的时间里,崔秀明的三七研究组已经发展到近30人,他带领团队承担三七研究项目超20项,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、省重点项目2项;出版2本专著,发表论文40余篇;承担了多项三七标准研究工作,学校现在已经成为云南省三七研究的中心。三七研究组将解决三七重大生产问题作为研究目标。为了实现目标,崔秀明带领研究组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,打破专业壁垒、加大协同创新力度。研究组参加了黄璐琦院士牵头的三七花、三七茎叶新食品原料研究,解决了三七地上部分进入食品领域的历史难题。今天,三七花和三七茎叶已经批准成为地方特色食品。他和他的团队在黄璐琦院士的带领下做了大量的工作,为三七地上部分进入食品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。他还参加了由郭兰萍研究员主持的项目——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,朱有勇院士主持的《克服三七连作障碍关键技术研究》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,为的是努力探索解决三七的连作障碍的途径。为了降低三子种植的劳动强度,他的团队在云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,率先在我国开展了三七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,与学校现代农业工程学院张兆国教授等合作,实现了三七从播种到采收的机械化作业。崔秀明坚信用不了几年,三七种植就可以大规模实现机械化。研究组还将与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、医学院、环境与工程学院等院系逐步开展合作,突破既有研究方向、拓展新的研究领域。

归去来兮,心念旧志

崔秀明的父母都是教师。受家庭的影响,他自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教师。回忆当初报考大学,他说“八个志愿里有七个填的是师范类院校”,虽然最终被云南农业大学录取,但成为了他进入三七研究领域的机缘。如今来到学校,崔秀明终于圆了当教师的梦。崔秀明的教育理念新颖独特。他不赞同总是把当代90后学生与老一辈的大学生作比较。他说90后学生有着聪明活跃的思维,这是难得的先天财富,只不过外界诱惑太多,不大能吃苦,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辅导教育。对于实际教学,他认为,教师应当积极主动调节课堂氛围,带动学生兴趣,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方法不当的老师;应当避免填鸭式的讲述,可以给学生一个宽广的方向,让他们自主查阅文献、确定选题,并独立完成,如果遇到瓶颈时再点拨指导,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。在崔秀明的学生眼中,崔老师是随和而严谨的。他没有架子,在生活中对学生十分关照,课堂氛围轻松愉快,课余他会参加迎新晚会、联谊、郊游等学生的团体活动,有时还会带着吉他弹几首曲子。对待学术他一丝不苟,在实验方面要求严格,“学者必求师,从师不可不谨也”是他对于教学的态度。他的研究生葛进说,崔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,他关心我们的未来规划,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,聊生活、学业、职业规划,有时一谈就是一整天,给予大家指导与鼓励。作为一名教师,他时刻关注教育政策的变更,积极思考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。在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大背景下,学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,他说,他将以三七研究为中心,联合多学院、多专业,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出努力。在国家实施“双一流大学”建设的大背景下,学校若要在激流中迎面直上,应当保持传统专业优势不掉队,同时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展战略,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兴学科领域,以4066金沙为例,学院围绕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,结合4066金沙优势,积极介入到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,他的观点现在已经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。

固守本心,跋涉前行

集团崔秀明老师和他的三七理想国——转自4066金沙微信公众号

崔秀明研究员参加日本京都三七国际标准答辩会

“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,做不了多少事,我就做三七研究,一生做好这件事我自己就很满意了。”这是崔秀明经常说的一句话。自1985年步入三七研究领域至今已有30年,期间我国三七产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,由技术落后、市场混乱到逐步呈现良性发展态势,再到如今三七产业发展得较成熟,相关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,这一切的历程中崔秀明留下了自己的印迹。过去三七的知名度并不高,在2002年《文山三七》国家标准发布以后,随着一系列的证明商标和标志产品的推广,三七才渐渐被人们所熟知。为了将三七推向国际,崔秀明坚定地认为三七要走标准化道路。2014年,云南省科技厅支持集团联合澳门科技大学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承担的《三七种子种苗》和《三七药材》2项国际标准,获得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立项,目前这两项标准已正式进入ISO标准制定程序,我们在三七标准化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。 2016年1月,依托集团建设的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七可持续利用重点研究室》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立项,崔秀明终于有了一个研究三七的国家级平台,这将是他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的新起点。三七的研究远远没有尽头,在未来的工作目标中,崔秀明将朝着四个目标前进:一是深入研究三七的药理活性,探明三七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;二是进一步开展三七系列标准研究工作,为保证三七品质保驾护航;三是开发新产品,拓展三七新用途;四是开展三七资源保护和新型种植技术研究,解决种植三七对林业资源过度依赖的问题,促进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科研这条路上,崔秀明跋涉前行,他说,一个合格的科研者,要坚持自我,耐得住寂寞;要摆正心态,坦然面对得失成败。

崔秀明老师,是浮华中的隐者,严谨的学者,他有坚定的信念,不屈的傲骨,简单的生活。三七对他而言,不仅仅是药用植物,更是他一生的事业,一世的情怀。柏拉图曾用其毕生的哲学理念和治国思想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《理想国》,在西方文明的宏图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。如今在九州的西南边陲,崔秀明用半生时光磨砺笃行,建筑着自己的三七国度,从建基、筑墙,到看着它壮大、扬名,这是属于崔秀明的信仰,属于他的理想国。风华正茂时已是奠基人,半百之年仍旧做开拓者。崔秀明一直在路上,从未停下脚步,三七之缘早已结下,一生奉献悉数赋予。风云变幻,寒暑更替,唯有那一抹身影,坚定不彷徨,平凡却伟大。

版权所有© 4066金沙(中国)有限公司  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